阅读量:0 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2:30:00
气温不断攀升,全国各地接连发布高温预警,空调房里的冰饮、大汗淋漓后的冷水澡,成了不少人的夏日标配。
但有些解暑的习惯,可能给心脑血管带来负担。《生命时报》邀请专家解读,教你怎么在夏天护好血管。
受访专家
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陈忠
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进刚
流行病学证据表明,气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研究人员在《英国医学杂志》上发布的一项覆盖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的调查显示:
高温、高湿是一对夏日“双煞”,在它们的互相影响下,人体全身血管扩张、大量出汗甚至脱水,高湿则会使空气含氧量低,让人胸闷气短、喘不上气。
人体的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液黏稠、血氧含量下降、心跳变快、心肌耗氧量增加,进而增加心脏泵血负荷,引起心肌缺血、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。
夏季室外气温高,人的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,如果身体突然遭遇寒冷刺激,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会明显减少,血液供需严重不平衡,就会出现胸闷、胸痛等不适症状。以下5个行为要尽量避免。
1对空调直吹
从热气腾腾的室外进入空调房,虽然身体一时会感觉舒爽,但血管和心脏很难适应过大温差,易突发疾病。
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,将空调调至26℃左右。若在室外大量出汗,回到室内应先擦干再吹空调,而且不要对着空调直吹,以免温差变化太快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。
2大口喝冰饮
夏天出汗多,容易渴,很多人端起杯子就猛灌水。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,但如果喝水太快,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,造成血容量增加,加重心脏负担。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,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导致心梗。
夏天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太快,要少量且多次,每次喝100~150毫升。
3出汗后洗冷水澡
很多人一从外面回家,便用凉水洗脸、冲澡。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有时甚至会诱发冠状动脉严重痉挛、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,造成急性心梗。
建议大家先擦干身上的汗,休息10~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。
4高温下剧烈运动
高温下锻炼会给心脏施加压力,体温每升高1℃,心脏每分钟就会多跳10次。
夏季运动应避开高温、闷热的时段,最好在早上6~9点或下午16~19点,气温在27℃~30℃为宜,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。可选择游泳、骑车等较凉爽的运动,过程中要及时补水。
5长期熬夜
夏季昼长夜短,加上天气闷热,很多人睡眠不足,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。
建议每晚保证7~9小时睡眠,以下是几个夏季助眠小窍门:
要想在炎炎夏日护好心脑血管,一定要降温有方,此外最好做到以下几点。
吃“血管友好”食物
适当增加蔬菜、水果、粗杂粮、瘦肉、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的摄入。少吃香肠、热狗、火腿等加工肉类,烟熏、烧烤肉食也要尽量避免。注意饮食卫生,以免发生腹泻,导致电解质紊乱,诱发心脏不适。
注意补充水分
夏天温度高,人体大量出汗,机体常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。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,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、血流缓慢,甚至血管痉挛,诱发中暑及血栓形成。
健康人群每天补充2000~2500毫升水,年老体弱和有心脏病、肾脏病的人应咨询专科医生,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控制每日饮水总量。
选对衣服做好防晒
尽量选择轻薄、色浅、透气和吸汗的衣服,高温天尤其是太阳比较毒时,建议穿宽松的长衣长裤,衣服太紧会阻碍血液循环,使血压升高,还不利于散热。
如需外出,可戴上遮阳帽和墨镜,出门前涂抹防晒霜,在户外应每隔两小时重新涂抹一次。
遵照医嘱服药调药
需要调整药物时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;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;长期使用药物的人,若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停。
一般而言,夏天血压会偏低。服用心脏病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血压问题,有任何疑问应征求医生意见。
凡事乐观不生气
不良情绪会使激素水平发生变化,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血压急剧升高、心律不齐等。
心情平静,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,血压、心率、代谢、体温也随之下降,从而远离心血管病的威胁。▲
版权声明:本文为《生命时报》原创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。
本文分类:实时讯息
浏览次数:0 次浏览
发布日期:2025-07-04 12:30:00
本文链接:https://m.okerxl.cn/news/r6M3rPQmwl.html
上一篇 > 成都娃 放假了,上岗了!“小馆员”“小小讲解员”招聘火热开启
下一篇 > 来绵阳吧!“一张票根”薅福利→